7月7日晚间消息,成都三泰控股集团发布公告表示,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历时近四个月后,结果终于浮出水面,中邮资本、复星投资、菜鸟网络为速递易新增4.8亿元注册资本,“国家队”正式入局智能快递柜行业,必将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
根据本次资产重组相关条款,新速递易将整合中邮集团的约2.1万组(截至2016年12月31日)智能快递柜,加上目前速递易本身的5.6万组,柜体规模将增至7.7万组左右,解决快递“最后100米“难题的速递易进一步领先其他市场参与者。同时,据三泰控股2016年年报披露,速递易今年全面发力逆向物流(即”最先100米“),本次资产重组,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速递易拥有的这三个万亿级的股东,从各股东的各端资源看,互补性很强。
中国邮政的加入,速递易将使用“中国邮政”商标,智能快递柜名称改为“中邮速递易”以及中国邮政不可比拟的网络、通邮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资源,以及将在所经营的快递业务板块推广使用速递易的智能包裹柜业务,促进速递易逆向物流业务发展,协调拓展智能包裹柜广泛布置于各类重点区域。
菜鸟供应链将尽力协调自身及关联方名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参股的快递公司,扩大我来啦所运营的智能包裹柜的使用场景、合作范围,并通过菜鸟供应链的平台实现相关快递公司与其的业务对接。
复星集团也同意协调其关联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我来啦开展业务合作,扩大其智能包裹柜的入驻范围;同意协调其参股的快递公司,协助将其承运的快递包裹投放到我来啦的智能包裹柜;同意协调其参股的传媒企业与我来啦开展业务合作,协助发展其基于智能包裹柜的广告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资产重组中速递易保留经营权,“中邮速递易”将由中国邮政派出董事长,保留原有的经营团队,进行市场化的运营,三泰控股享有其两届(6年)的总经理提名权。在纳入中国邮政资源体系的同时,速递易有望继续市场化运营体制。
速递易在改变了人们收件方式之后,将重点放在“最先100米”的逆向物流端口。今年速递易预计铺设3-10万套寄件小黄筒,1-3万套寄边柜。而随着小黄筒和边柜移动化、密集化地大规模投入使用,新速递易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盈利趋势和服务生态,加之新股东的强大背景,能够充分互补、整合各端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快递包裹交付智慧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随时随地轻松完成投寄件的生活体验。
根据重组方案,成都我来啦100%股权价值评估为26亿元,增值率18.85%。经成都我来啦减资(其中,8.5亿为三泰控股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从成都我来啦减资回到上市公司专户)后,成都我来啦注册资本为17.48亿元,净资产为13.08亿元(基于假设成都我来啦于2017年3月31日完成减资的测算)。
减资后,三泰控股将成都我来啦合计9.92亿元的出资额转让给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与亚东北辰,三家新股东将分别现金出资7.52亿元、1.50亿元、0.90亿元实现受让。与此同时,三家新股东再分别认购成都我来啦新增注册资本3.60亿元、0.72亿元、0.43亿元。
本次三泰控股出让成都我来啦66%的股权,三泰控股将获得接近18.5亿的现金(含从成都我来啦减资回到上市公司的8.5亿募集资金),获得接近4亿的投资收益,有助于今年盈利保壳。据公告,三泰控股与中邮资本将共享速递易相关社区入口的流量,“中邮速递易”有望发展成日单千万级,影响人群达数亿级的全民级平台,轻装上阵的三泰控股也提出以“社区生活服务入口业务、社区金融服务业务、金融外包服务业务”三大主营业务为发展战略,在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三泰控股将有望打造出社区品质生活服务入口业务第一品牌,同时,有了流量及入口,加上数据和场景,将全力做好金融科技服务工作。